|
|
兒童哲學的理念
一聽到哲學,人們很自然想到它是莫測高深、玄妙奧秘的學問,學習哲 學則必須具備超凡的思維能力、洞明人生真理的慧根,那麼叫兒童學習 哲學,豈不是對牛彈琴、夏蟲語冰?
其實這樣的想法,既誤解了哲學,亦誤解了兒童。哲學思考撇除其艱深 的內容而言,是一種對思考作思考的活動。舉個日常生活的例子,農曆 新年時,我們都會買點禮物到親友處拜年,而親友們收了禮物後都會以 禮物或紅包來回禮,我們大家都知道這是「禮尚往來」的規矩。有一 次,我的小兒問我︰如果有同學打他,那麼他也應否「禮尚往來」呢? 我說︰這是「以眼還眼」,不是「禮尚往來」呀!那麼「以眼還眼」和 「禮尚往來」又有何分別呢?為什麼「以眼還眼」是不對的,而「禮尚 往來」卻是應當的?哲學便是根源自這種對思考作思考的活動。
一般人都以為兒童沒有這種「跳高一層作思考的能力」,但當代的心理 學研究發現,兒童具有的思考能力比我們所想像的強得多。因此我深信 兒童不但適合學習哲學,而且酷愛哲學思考。哲學始於驚奇,兒童正是 處於好奇驚異的心最活潑之時,讓他們的思考有充份的空間自由遨翔, 哲學教育是最好的途徑;不然的話,隨著填鴨式教育的長期薰染,這種 「跳高一層作思考的能力」便會無聲無色地消褪。
兒童哲學,就是希望兒童的種「跳高一層作思考的能力」,與他們與生 俱有,對宇宙、自然、人及價值的思考興趣、上下自由思考的綜合能力, 能夠得到應有的發展。孩子能夠思考,也需要發展並借助與他人對話來 發展討論的能力,以幫助自己做自主的思考,而這些,就是兒童哲學的 目的。 |
|
兒童哲學的發展
兒童哲學是有英國哲學家李普曼(Matthew Lipman)教授於1970年左 右創立的。他發現大學生的思考技巧非常的薄弱,於是開始著手發展適 合兒童的思考技巧教材與教學方法,以彌補在教育過程中常被忽視的思 考訓練。於是,他出版了一部給兒童閱讀的哲學小說,《哈利‧史塔美 耶的發現》(Harry Stottlemeier’s Discovery),引起了大眾對兒童 哲學的興趣,兒童哲學課程就這樣誕生了。
上世期七十年代中,兒童哲學促進中心(the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)於美國正式成立,著手替 中小學課程編寫一套包含小說和教師手冊的兒童哲學教材;參與這個兒 童哲學課程的中小學生,在閱讀和批判思考能力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。
1985年,來自不同國家的教育學家成立了兒童哲學探究國際議會(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Philosophical Inquiry with Children), 定期舉辦兒童哲學國際會議。另外,為了兒童哲學的教育同工交流教學 心得和促進兒童哲學的研究,有關兒童哲學的期刊也相繼出現,其中以 《思考》(Thinking)、《分析的教學》(Analytical Teaching)、 《批判及創造思考》(Critical & Creative Thinking)最為重要。今天 ,中國、澳洲、加拿大、德國、法國、荷蘭、墨西哥和巴西等50個國家 的幼稚園、小學和中學,均有推有兒童哲學的課程。
──引述自《兒童哲學思與言教室》(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印刷) |
|